新闻动态contact us j9国际官网-九游会登陆
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原理及临床应用 |
浏览次数:188次 发布日期:8/24/2017 3:39:41 am |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时诊断出血、血栓性疾病,观察疗效,分析抗凝药物剂量等显得越来越迫切,而传统的手工方法和单一的凝固定性检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全自动血凝仪的出现和应用,使得止血和血栓项目检查变得简便、准确、可靠、极大地满足了临床诊疗的需要。 比浊法以血浆中的被检测物质作为抗原,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混合时会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复合物颗粒,依此来测定被检测物质含量。其原理是:抗原量同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达到某一程度与所需的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在检测过程中,随着待检物质与相应抗体结合,其复合物颗粒增多单色光通过时,透过的或反射的光强度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仪器的电路部分自动算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再根据标准曲线推算出待检 使用光学法检测时,一般是将预温好的血浆标本和试剂快速混合,在混合瞬间吸光度非常弱,随着样品和试剂混合物中的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反应杯内标本吸光度逐渐增强,当标本凝固完全后,吸光度值就稳定下来;仪器在血浆和试剂混合的瞬间,也就是吸光度最弱时,设定吸光度值a=0%,在血浆和样品凝固完全后,吸光度最强时,设定吸光度值a=100%;在0%-100%吸光度变化之间,仪器检测通道单位时间内分别采集多个数据,这样吸光度的变化值可做出一条曲线,仪器根据实验项目需要自动选取曲线上的一个点所对应的时间为凝血时间;仪器内的计算电路对做出的曲线求二次微分,二次微分为零的点,就是凝固终点;因为凝血是一个酶促的加速过程,到凝固终点时,反应速度和加速度都达到最大,此时凝固曲线的二次微分为零。 仪器在测定待测血浆样品前,必须首先定标,也是对已知浓度或活性的标准品的凝血时间宋制定标准曲线;在检测待测样品时,计算电路首先检测出血浆的凝固时间,在根据凝固时间从标准曲线上求出浓度或活性。 其中:凝血实验主要是针对人体内抗酶系统和纤溶系统中的酶、酶原和一些因子的测定,常检项目有:(1)tt-凝血酶时间;(2)pt-凝血酶原时间;(3)appf-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fib-纤维蛋白。 除此,还可测定下列参数:(1)凝血因子分析(ⅱ、ⅴ、ⅹ、ⅷ、ⅸ、ⅺ、ⅻ);(2)α-2-抗胞浆素;(3)肝素抗-xa;(4)蛋白c及活性蛋白c;(5)狼疮抗凝物;(6)蛋白c和s抗凝物等等。 当病人发生dic、原发性纤溶症、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或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时,凝血酶原时间(pt)都会延长;若pt缩短则常见于凝血因子v增多症、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当病人有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症、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某种疾病时,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会延长;aptt参数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的实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实验;当血浆中这几种因子某种减少时,aptt参数也延长,可进一步检查凝血因子,若ⅷ因子缺乏可能是甲型血友病、ⅸ因子缺乏一般是乙型血友病。而apit减少,一般是血栓性病症,如心肌或肺梗死、脑血管病变等或是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活性增高。当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大于4.5g/l时:常见于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急性肾炎、休克、急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及外科大手术等。fib参数小于1.7g/l时,多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和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fib参数也用一起监测防检和溶栓治疗。总之,在医学各科对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方面,凝血分析的各个参数均有其不同的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网 |